人不下田也能种好地
每亩地能
节约30%成本+增产15%
近日,珠海市首场
智慧无人农场插秧现场会
在平沙镇水稻种植基地举行
通过推广无人驾驶插秧设备及技术
展示智慧农业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应用
助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和小金一起看看

“人不下田也能种好地”
这一畅想在数智化加持下成为现实
近日
位于金湾区平沙镇的
“万亩方”水稻种植基地里
多台无人驾驶插秧机
正开足马力抢种晚稻
为夺取晚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这标志着珠海正式启动
首个智慧无人农场试点
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智慧新动能

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在插秧中
小金了解到,该现场会由珠海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同承办,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教授罗锡文到现场观摩指导。
在智慧农场展示区,无人驾驶插秧机依托AI、无人机、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集成应用精准作业,高效完成插秧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教授
罗锡文
无人驾驶插秧机开得又快又直又好,直行横向位置误差2.5厘米,调头对行误差2.5厘米,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据介绍
无人驾驶插秧技术
由罗锡文教授及其团队研发
过去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最多一亩地,而该无人驾驶插秧机一天50-60亩,并且突破了4大关键技术:
① 数字化感知;
② 智能化决策;
③ 精准化作业;
④ 智慧化管理。
同时实现了5大功能,即:
① 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
② 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
③ 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
④ 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
⑤ 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无人驾驶插秧技术引进种植
由华南农业大学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育成的
高产优质抗病丝苗型香稻新品种
“华航香银针”
预计每亩可减少30%人工成本、增产15%以上,将有力带动珠海市水稻产业数智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智慧样板”。

罗锡文(右)向农技人员传授水稻种植技术
展示区一侧,占地50余亩的
鹰杰农业智能育秧工厂内
智能化水稻育秧设备正高效运转
年产约20000亩秧苗
珠海市鹰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 林德坤
借助此次试点,“良种良法良技”将得到全面推广,让智慧农业产业链更完善,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平沙镇水稻种植基地
一键导航
///
金湾区将依托
“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的
水稻种植基地
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先进技术
助力珠海市
加快创建首个智慧无人农场试点
打造“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打造大湾区农业现代化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