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有爸爸连买15本,也有妈妈免费送……杭州家长群悄然打响这场大战

时间:2025-07-10 19:02:00

升学宝

暑假一到,“教辅大战”又在家长群里悄然打响。要不要买教辅材料?这个问题让不少家长陷入纠结。

“鸡娃派”家长早早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暑假不巩固,开学两行泪!”而“佛系派”家长则直摇头:“从小靠家长‘投喂’,以后的求学路该怎么走?”

鹿姐姐发现,家长们的行动力也大相径庭。有的家长暑假刚开头,就豪掷三四百元,一口气囤了十几本练习册;也有“过来人”很无奈,去年买的教辅都成了摆设,干脆免费大派送。

书店里教辅品种很多

有人带着孩子逛书店

有人已经下单15本

暑假一开始,书店里就热闹了起来。

下午4点左右,鹿姐姐的同事来到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不同楼层设置了一些阅读区,很多人坐着看书学习,还有一些孩子直接拿了一本书,席地而坐,埋头认真看着。

楼上的教辅书区域,按照不同年级和学习阶段呈列,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不同学科、不同侧重点的教辅书,摆满了台面和架子,种类很多,让人挑花眼。有家长正带着孩子在挑选。

楼女士的女儿读三年级,当天特地陪着女儿来挑教辅书。

“虽然网上也有卖,但不知道里面内容怎么样。到店里看过,能找到更适合的。”楼女士建议一旁的女儿多翻翻看,面对品种繁多的教辅,女儿目标很明确:“想买数学相关的,偏应用题,英语也可以看看,语文我觉得自己挺好的,不需要买了。”

旁边的教材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就有三四位家长询问工作人员,想找对应年级的教材。

“女儿马上要升二年级了,听说现在是新教材,所以想提前看看大致内容有哪些,或者干脆买一本回去了解一下。”陈女士找了一圈没找到。

“有部分还没有到货呢,具体什么时候到还真不知道。”工作人员推着车子,在忙着“上新”,这两天来询问教材的家长也挺多。

有小朋友在挑选教辅书

除了实体书店,还有一些家长,直接向“过来人”取经,在网上下单购买。

张先生翻看了自己的购物车,暑假前这段时间,已经下单了15本教辅,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不同学科,花了近400元。

“女儿马上要升二年级了,暑假里可以给她稍微充实一下生活。”张先生说,这些教辅书绝大多数是朋友推荐的,还有一些是老婆在网上看来的,都有对比了解过才购买,“比如一些必背的古诗词、练字帖、口算本,都算是日常要保持练习的基础,暑假也不能中断;还有一些是新学期的内容,稍稍提前了解。”

张先生坦言,这些教辅虽然买了,但不一定全部让女儿做完,“我们也不提倡题海战术,只是做个了解,会挑着给她练练。”

挑选教辅的孩子

买书时信心满满像“囤货”

暑期秒变“闲置转让”

一边是家长忙着挑教辅,而另一边,不少家长群里,每到学期末的寒暑假,就有家长免费送教辅。

“买过就是做过。买教辅时总觉得自己能行,期末一看基本全新。”家长吴女士直言,孩子一年级时,自己没有什么经验,几乎把市面上流行的教辅书都买回家了,“一年级没有课后作业,每天晚上就陪着孩子做教辅,自己还要批改、讲解。”

吴女士感慨,自己白天上完班,感觉晚上回家还要打第二份工,“最崩溃的是,讲题的时候感觉她已经会了,做题的时候依旧还是废的。孩子觉得痛苦,自己也觉得心累,很影响亲子关系。”

那段时间,家里天天上演“作业大战”,亲子关系差点崩盘。“后来想通了,与其两败俱伤,不如及时止损。”当初买回来的教辅,也在角落积灰,到了暑假里,就发到小区群里免费送,“还是挺受欢迎的。有时候也会放到小区的阅览室,让有需要的邻居拿走。”

像吴女士这样的家长,一年级特别常见。新生家长最容易陷入“教辅焦虑”,总觉得别人家孩子都在做,自己不做就落后了。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也是一堆教辅,很多没做完;二年级精简到一些基础和合适的,发现还是做不完;三年级只买单元卷。”有家长感叹,把市面上的辅导书全买回家,不仅累了孩子,也是给自己添堵,随着年级升高,家长们都会渐渐“佛系”下来。

与其陷入教辅焦虑

不如选择“对症下药”

陷入纠结的家长,其实还不少。

“马上要一年级了,这个暑假特别焦虑,尤其是要不要购买教辅。”家长王女士说,最开始自己的态度是坚决不碰教辅,尤其是校内学习,希望孩子跟着学校的节奏走,“但身边也有家长忠告,如果孩子家里不抓一抓,在班上不出挑,上课不爱举手、不回答问题,渐渐就没有学习的自信了,我听着也很有道理。”

这个问题,不少高年级的家长都有发言权。

有家长说,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自己吃了个教训,到第二个学期就坚决不搞这些了。“课内掌握了,完全没必要在简单的事情上重复,对孩子是折磨。”这位家长建议,还是要对孩子有信心,低年级要紧的是增大识字量,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识字和课外知识的积累,数学口算保持天天练习,与其刷题,不如让孩子来说题目,比做题目可能更有效果。

还有家长说,小学前两年,自己把市面上流行的教辅全买回来,再慢慢对比筛选着做。到了三年级开始,主打精炼,“一套基础、一套拔高,基础的多做一些练手,拔高的挑题做,锻炼思维,再加上一套用来复习的,足够了。”

“如果学校带回来的练习作业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我觉得教辅还是要买的,一个科目一本差不多。”家长方女士说,必要的练习和检验还是需要的,刚买的时候不要太冲动,可以在市面上一些热门的教辅里挑一挑,关键是要符合自家孩子学习层次和能力的。

对此,老师们也有一些建议。

采访中,有小学老师直言,小学阶段时间充裕,建议家长不要沉迷于让孩子刷题,而是多给孩子看一些课外书,多阅读,不仅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还能拓宽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初中老师则建议,必要的教辅可以购买,但不要贪多,每科1~2本即可,并且要与教材匹配,并从孩子的学习状况和薄弱环节下手,比如基础薄弱的孩子,可以挑选侧重基础知识讲解和练习的教辅,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偏向思维训练和拔高的内容,切忌盲目跟风。

潮新闻记者 朱丽珍

编辑:朱张津

监制:沈蒙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