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章慧敏:泡饭

时间:2025-07-08 15:57:00

泡饭既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便饭,也是餐桌上海派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页。

我想,上海人最朴素的早餐莫过于泡饭了吧?吃泡饭的习俗究竟从什么时候流传开的,我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这代人都是吃着泡饭成长起来的。说泡饭是上海的传统美食一点不为过。

不记得是哪位美食家说的:“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上海人,就看他吃泡饭时会不会把酱瓜切成丁,把半颗咸蛋黄用调羹压碎后拌进泡饭里……”这些细微的习惯构成了上海人对泡饭的味觉记忆。

我小时候对泡饭的味觉记忆也就是常规的老三样:酱菜、乳腐和油条。一根油条被剪得碎碎的,浸在浓浓的酱油里,这种混搭是泡饭的标配,也是上海人最熟悉的搭配。说到配乳腐我还想起了件糗事,当年弄堂里的一户人家夫妻俩加四个孩子,一到饭点就把小方桌搬到弄堂里,我站在一边看他们一块乳腐6个人分,哪里是分,分明得抢。馋得我回家就问母亲要了钱去酱园店买了块同样的乳腐,回家后还特地加了白糖和麻油,可过泡饭时并不觉得惊艳啊。看来拉满情绪价值的食物才美味。

在吃泡饭这件事上,上海人是既务实又精致的。听我妈说,她的学生时代也“追星”,明星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关心的话题。她读到过报纸报道上海名媛流行牛奶煮泡饭并搭配面包果酱的“摩登早餐”。现在看来这样的中西融合的确有营养。在生活艰苦的年代,泡饭是上海人不浪费一粒粮食、勤俭持家的写照。但上海人又有吃的智慧,让一碗泡饭处处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

我母亲那时就讲究一个“不时不食”的时令搭配。她会在春天用咸菜豆瓣酥提鲜,夏天用酱麻油西瓜皮解暑,秋天用萧山萝卜干炒毛豆。她还擅长把隔夜菜烧进泡饭里,再加上点新鲜蔬菜,关上煤气时舀上一小匙猪油放进去,一碗菜泡饭香喷喷热烘烘,鲜得掉眉毛。

这种化平凡为精巧的本事能够折射出上海人追求生活品质的方式。后来市场繁盛了,上海人家的泡饭搭配也跟着丰富了起来,什么福建肉松、虾子鲞鱼、高邮咸蛋、油氽果肉,是个从“将就”到“讲究”的过程。

如今的泡饭处处接纳了新的元素,豪华版的泡饭已经成为上海一些餐厅的招牌菜。我吃过龙虾泡饭、带鱼泡饭,还吃过加入了炒米和锅巴的泡饭,越做越高级、越精致,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竟然达三位数。不过,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些高版本的泡饭融进了海派文化,值这个价。

我从来没想到过,自从电视连续剧《繁花》热播后,“宝总泡饭”以及九宫格酱菜成了一款“上海符号”,甚至还带火了酱菜的销量。我几次经过淮海路那家全国土特产品商店,每一次都见排队买酱菜的盛况。与其说上海人专程买酱菜打卡,还不如说大家热衷的是一种情怀。

多年前我读过一篇报道:已故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宴请台湾客人时就上过一道菜泡饭,他在用家常味传递着对同胞的亲切与诚意。的确,看似普通的泡饭最能体现上海饮食浓油赤酱与清淡爽口并存的特点。

泡饭在上海特色美食中有它的“两面性”:既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便饭,也是餐桌上海派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页。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时尚在泡饭身上诠释着。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