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昆明市2024年以旧换新补贴累计83万单……”近年来,昆明市紧紧围绕党中央“提振消费”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潜能,全面激活昆明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昆明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将监督执纪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为目标任务,从扩大内需、文旅融合、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跟进监督,为提振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以督促消、以查提质 激活内需新引擎
优化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昆明市纪委监委将监督“探头”延伸至“以旧换新”“放心消费在昆明”等促销费政策全链条。
驻市政务服务局纪检监察组推动市商务局充分履行监管职能,采取“体验式”监督方式直达现场,立足今年国家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提出的新要求,对市内汽车、家电及家装等重点销售企业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损害消费者利益行为,严防政策执行过程中商家虚假交易、虚报冒领、刷单炒信、分割付款捆绑销售、过度强调限时优惠、隐瞒补贴政策等行为,确保政府补贴资金“真金白银”直达消费者。
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推动市场监管部门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并通过“‘嵌入式’监督+专项检查”模式,助力昆明尽快实现“补贴兑付零投诉、质量安全零事故、价格秩序零违规”的“三零”目标。
“将‘放心消费在昆明’行动纳入年度政治监督重点,督促市市场监管局制定《昆明市‘放心消费在昆明’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推动商务、公安、文旅等多部门协同落实,切实破解消费领域痛点问题,将‘无理由退货’从线上延伸至线下307家实体店。”该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构建敢消费、愿消费的优质环境方面,市纪委监委“室组地”联动,重点围绕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着力破解消费领域痛点问题,以监督闭环推动消费环境建设实现安全度、诚信度、满意度“三提升”,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落实落地。
目前,昆明已在盘龙区试点建立“消费纠纷联调站”、在空港经济区打造“律师+执法人员”消费维权调解中心,引入律师团队注入法律辅助调解力量,对投诉举报处理全流程提供法律支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焕发春城新活力
“每一年,我和家人有空就会来一趟官渡古镇,走在石板路上十分惬意,还能体验云子、民间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重庆的蒋女士说。
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昆明市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深挖旅游资源中蕴含的廉洁文化元素、探索发展“廉旅融合”新模式的同时,聚焦“堵点破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和纠治文旅市场监管不力、服务意识不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涉旅政策执行打折扣、漠视游客正当利益等问题,深挖细查背后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措施不力、作风不实等问题,压紧压实行业监管部门和文旅企业主体责任。
“你对购买的鲜花品质、数量都满意吗?”“你是否遇到商家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情况?”近期,呈贡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斗南街道等组成联合监督检查组深入斗南花市,通过现场核查、随机走访、受理投诉等多种方式听真话、查实情,紧盯市场监管方履职尽责情况、职能部门监督执法情况,严查价格欺诈、强买强卖、缺斤少两等侵害花农和消费者权益的乱象,以全面精准监督擦亮“斗南花卉”金色名片。
在文旅融合前沿阵地,针对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官渡区纪委监委采取实地检查、明察暗访、“体验式”监督等方式,着力发现和纠治问题,向文旅市场乱象亮剑。宜良县纪委监委统筹“室组地”力量,围绕文旅产业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走访企业商户,重点整治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问题,以好作风、好环境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以清护商、以纪护航 做优营商生态圈
“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表达诉求,没想到提前5天通过审批,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此前反馈审批时限较长的经营商余某说。
昆明市纪委监委紧扣“投资沃土,温馨春城”目标要求,把企业诉求和群众呼声作为精准监督、靶向施治的突破口,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破解企业发展痛点,疏通市场运行堵点,针对行政审批“推绕拖”、服务企业“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贴身”监督优势,以“四不两直”方式定期深入企业、园区听取意见,受理反映,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安宁市纪委监委瞄准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监督重点,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税务局等部门联动,实行“提前介入+细心指导+一站服务”审批模式,通过全程代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限时办结等措施,模块化开展多证齐发并联审批工作,将审批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富民县纪委监委将监督“探头”深度嵌入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并与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帮办代办+定制服务+市县联动”三位一体机制形成同向发力、协同共振的工作模式。(昆明日报 记者吕文康 通讯员孔令雨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