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晚,龙烟市域铁路新东吴家隧道斜井灯火通明。爆破、支护等各道工序不断推进,这座全长3275.5米的隧道正在全力冲刺,确保明年11月贯通。
全域高铁、机场转场、港口繁忙,烟台以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程,展示着一座城市拔节生长的磅礴脉动。今年以来,烟台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刷新进度,交通运输行业活力满满,交通民生保障富有成效,烟台在迈向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行官。一道道钢轨延伸、一条条航线开辟、一艘艘巨轮远航……“流动的烟台”展示出向上生长的盎然生机。
网络更密,综合交通体系全速推进
基础设施是立体交通网络的筋骨。这个夏天,通过一个个炙热的交通项目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烟台大交通网络前进的步伐——

龙烟市域铁路施工现场
市域铁路的脚步更近了。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大临设施全部完成,隧道正在掘进,墩柱不断增加。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全线设车站10座,计划2027年9月底通车。改造后将“公交化”开行“站站停”列车和大站直达列车,沿线日常出行、通勤和主城区到蓬莱机场的中转将更加顺畅。
莱荣、潍烟两条高铁通车后,“轨道上的烟台”开启加速度。烟台南站及动车所项目加快推进新建信号楼及配电所先期工程施工;烟台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加快开展北侧盾构井施工和南侧车库及市政预留施工。

荣乌高速改造
全市首条双向八车道高速部分通车。G18荣乌高速烟台枢纽至蓬莱枢纽段改扩建工程烟台机场互通至蓬莱枢纽段8公里8车道高速公路6月27日交工通车,标志着我市实现了8车道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剩余路段正在快速推进,整体项目力争2026年9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栖莱高速加快推进;G228丹东线烟台绕城段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城市快速路网加速成环。德润快速路港城大街立交进入下半年完工前冲刺阶段,港城西大街互通立交预计9月底完成施工;红旗快速路主体工程作业面全面铺开。

港城西大街互通立交
海上交通支撑能力更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城市,烟台向海而生,以港强市。今年以来,全市港口设施建设稳步实施,烟台港龙口港区件杂货泊位工程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石化龙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配套码头工程等4个项目完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的7个泊位全部投产;西港区#315-#317通用泊位工程等拟建项目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着眼于发挥交通先行官的重要作用,烟台提出“要树立交通优先理念,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大交通’体系,下气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从那一刻起,枢纽梦在烟台人心中扎下了根。近年来,烟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境内实现“县县通高铁”,机场T2航站楼成功转场,海上通道不断开拓,拉近了烟台与世界的距离,也拉近了梦想和现实的距离。
路网纵横交织,航线通达全球,货物往来顺畅,出行舒适便利……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承载着一城人期待的未来。
活力更足,运输经济脉动强劲
清晨时分,山东港口烟台港,又一列满载商品的货运班列出发,通过德龙烟铁路驶入国家铁路网。今年6月,德龙烟铁路实现一体化运营,海铁联运跨省新通道全线贯通,畅通了烟台港货物运输大动脉,带动运费下降七成以上。

一列装载着3500吨铝土矿石的列车从山东港口烟台港龙口港区驶出。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透过一组数据,我们看到了运输经济的活力:
1-6月,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2.7亿吨,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7.4%、8%。物流成本稳步降低。新开“烟台福山——广东大朗”图定货运班列,打通南北物流铁路大动脉,实现了“北货南下”综合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20%、时效较水运缩短70%。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而多式联运则是打通“筋络”的“关键一招”。7月4日,烟台市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物流供需对接会举行,汇聚了铁路、港口、航空、制造业龙头等120多家企业,共同描绘多式联运发展新图景,搭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模式的“黄金平台”。
此外,烟台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成功实现蓬莱—长岛无人机跨海运输场景首航验证试飞;推介的壹通无人机、云都海鹰无人机等8家烟台企业入选山东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典型应用场景公示名单,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推进烟台—大连“双城联动”交流合作,召开交通领域合作交流座谈会,为运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力量;一批科技项目、科研成果被列入省级计划,3个项目入选全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不断汇聚行业转型发展新动能。
烟台物流“脉络”通畅,发展“气血”更足,一幅流动的美好图景在山海之间铺展开来。
民生更暖,市民出行更加顺畅
夏天是烟台旅游旺季。烟台站南广场,一条“快进快出”通道受到市民和游客好评。“以前送客人进站,都要从大转盘调头,遇到早晚高峰还会堵车。现在方便多了,从北马路上右拐,一脚油门就进站了。”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对新建的匝道赞不绝口。
8月4日,烟台站南广场新建的落客通道匝道正式通车运行。从北马路可直接进入落客通道,不必绕行海港路大转盘,通行时间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北广场规划的公交场站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公交车转场和试运行,同步启动出租车蓄车区改造工程,烟台站周边交通出行更加顺畅。
人民交通为人民,在烟台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民生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今年以来,全市圆满完成了春运和清明、“五一”、端午等假期运输保障工作,高标准服务保障电影导演之夜、活力之夏消费季和系列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为各方宾客提供优质的交通出行保障。
这里办事效率越来越高了。交通部门持续提升交通政务服务效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一件事”全面落地,每年可减少群众提交证明材料约4万份;网约车运输证办理“一件事”启动试运行,将逐步在全市范围推行,交通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加速升级。
这里回家的车越来越方便了。今年1月,群众迎来了开年首个交通出行大礼包,借助全国铁路启用新列车运行图的契机,潍烟高铁开行频次加密了,实现烟台域内县县通、站站停。坚持公交优先发展,优化调整市区公交线路48条;积极发展社区公交、定制公交,优化公交文旅专线,满足群众多元化出行需求;推进城乡公交化改造,全市6100多个建制村公交化改造比例超过97%。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农村公路将近200公里;加快融合农村客货邮,全市农村客货邮线路40多条,农业品进城、消费品下乡更便捷。
这里出行秩序越来越规范了。机场,交通、公安、机场“三方联动 两方执法”的长效工作机制,正在护航旅客出行。机场“黑出租”研判预警系统上岗,有效提高了“黑出租”查处效率和执法精准度,机场出租客运秩序得到显著改善,该系统在第八届CAPSE全国民航创新大赛中荣获创新奖。强化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查处“黑车”、不合规网约车、超限超载等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为群众营造安定和谐有序的出行环境。交通部门还建立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等清单,上半年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案件100余起,交通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交通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烟台交通之变,演绎出一幕幕生机盎然的流动图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断优化的交通服务,终将转化为城乡居民切实提升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指数。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于天洋 摄影报道